当前位置 首页 主题

主题》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5”条评论

影迷点评

秋刀鱼没有熟

2020-08-02 22:03:48

自恋脆弱与敏感,美丽丑陋时相伴。

Dominic

2020-07-31 15:55:00

93min. 想看153min. 的未阉割版本,估计也找不到了。苏联知识分子的困惑与自嘲,叶赛宁文思枯竭产生挫败感,如行尸走肉,苦闷的他对异见产生的崇拜源于其内心的自大与自私,得不到永远是最好的,叛逃美国的“掘墓人”或许也是出于这样的幻想,结尾突然走向命运捉弄般的毁灭。本片一如其片名,各种主题交汇在一起,主题的展现与讨论是通过人物的塑造实现的。叶赛宁,挖墓人,萨莎,书迷大妈,可怜的天才……浅谈主题有待深挖。叙事方式比较新颖独特~

按时对话法

2017-05-09 21:14:52

主角名字叫叶赛宁 指向明显 然而我知识水平太低 理解不了知识分子的困境

Black Star

2019-07-02 23:28:12

是那些诚实的带着点卑鄙的内心独白更有意思。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不是虚伪的。不是揭露什么,只是说为什么那些作家总是悲哀的。

BobMing

2017-08-07 00:08:29

本片类型的喜剧难道归因于男主角的自恋(而且是内心独白的自作多情)?不知主角的名字与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有何瓜葛,更看不出他歌颂革命、工人阶级之外对革命与苏维埃制度的根本上的不理解的态度流露,反而拘泥于个人的小家子气。女主相好的移民问题或许当时更敏感,她的困境更现实。

醉梦·聊生

2015-08-07 21:47:39

影片之所以在柏林迟到,源于七年被禁,战后苏联对于敏感题材的阉割与天朝不相上下。本片也就讲讲知识分子的困惑,好好一个剧作家,在怀疑的驱使下,对异见心生迷恋,于是独白纷繁,咆哮追逐,以为灵魂产生了回响,孰不知是自恋的歪曲放大。

非虚构

2017-12-18 13:42:12

影片所表现的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常事件,但它们都仿佛笼罩在一层神秘的色彩之中,使观众依稀感到在这些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某种奇怪的、不可名状的秘密。主人公叶赛宁也感到这种神秘性,他千方百计要找出它的谜底。因此,观众被牢牢地吸引着,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情节的发展。

伊菲吉妮娅

2018-11-19 23:59:22

体制局限与自我解嘲,知识分子的彷徨与困境;不同命运,不同态度的结局,精神的空虚与无谓的抵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啊!

丁一

2010-09-02 09:27:38

天寒色青苍,浓墨作春山;穿越黑暗镜,冬日有冷光;飞鸿踏雪泥,去留两乡愁

Mannialanck

2011-07-09 20:07:12

7。潘非洛夫的片总是充满力量,一种沉默的力量

沸腾冷泡茶

2013-05-09 00:13:01

Проповедую любовь, а люблю только себя.

Comel

2014-09-21 17:21:54

苏联知识分子的状态(生活、精神)展示,营造出阴郁的困境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