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丑

小丑》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你什么味的

2021-01-12 15:41:44

12/365days。与其说是伪纪录片,倒更是费里尼对内心主观世界的真实纪录,费里尼从内挖掘,诚恳地剖析自己,完成了对马戏团和小丑时代的最后注视。只是当回忆部分结束,视角离开童年记忆来到“现在”,带着摄像机再度返回从前时,影片却正在一点点地丧失吸引力,这个从实往虚去,从重往轻去的过程,很破坏记忆的不真实感,只有到结局灯光黯淡,一个小丑呼唤另一个小丑时,记忆才回到记忆,变得模糊起来。

左胸上的吸盘

2020-03-27 00:26:31

勉强及格。熟悉的、费里尼的梦游感贯穿始终。开场童年忆旧,那些戛然而止的马戏表演是破碎模糊的记忆;中段是实地探访小丑往事,纪录性质的片段直接切入拍摄过程,中景为主冷漠的注视着人物的怪异表现(甚至费里尼出镜的那些工作方式也挺怪异);末段随着老小丑们带来的忧伤渐渐累积,上演了一场喧闹、痴狂的小丑葬礼,这形势跟同时代日本的ATG遥相呼应,只不过一边是马戏,一边是能剧和先锋话剧,在电影和其它艺术门类之间构筑一种全新的体系。总的来说费里尼的创作和时代联系紧密,由新现实主义到心理现实主义到欧洲现代电影,始终不堕潮流并保持着个人梦游般的气质。本片厉害的地方是,尽管开头的回忆零碎无逻辑、中间的访谈也是指哪打哪,但带着你渐渐进入小丑表演的氛围和节奏里,并在最后汇演里大爆发,在精神层面上和中式红白喜事一脉相承

康报虹

2017-06-11 18:54:06

费里尼毫无掩盖他对丰乳肥臀的女人、滑稽可笑的小丑以及光怪陆离的梦境之热爱。前有《卖艺春秋》,后有《罗马风情画》,费里尼带着儿时的马戏团情节拍了这部纪录片,那个扣在费里尼头上的水桶、近乎失控的表演场面都将喜剧气氛推至高潮,结尾的小号声却让人潸然泪下。

神仙鱼

2020-11-05 21:47:25

小丑的葬礼,盛大狂欢;马戏团谢幕,孤寂终曲。最后一场(没有观众的)大戏,道尽了喜剧表演的悲伤宿命——白面或彩面,小丑的脸只在舞台上鲜活,生命周期自启幕始到落幕终,生来即是为了送给观众欢笑,反过来掌声和欢呼是食粮养分,当“人们不再知道如何笑”,它的生命就此凋零,而灯光暗下后的所有悲伤只能留给自己。想到《舞台春秋》;想到卫西谛老师写过的,“单纯的笑是转瞬即逝的。除非我们在发笑之后,旋即发现这个世界值得怜悯或者如此可爱,不然笑就成为一种可鄙的行为”;不断想到那首《小丑》的歌词,“小丑小丑,是他的辛酸化作喜悦,呈现给你”。费里尼先生,我可以回家了吗?|最好的纪录片,水桶盖头封口完美注脚。

仁直

2013-12-14 21:30:44

最后的“死亡仪式”,看得人眼眶湿润。多少欢乐、多少悲伤,多少往事,在那一声声“帕弗……帕弗”的呼唤里,回荡在空无一人的剧场里。费里尼说,他对马戏团的回忆变成了一种木屑味。在我看来,《小丑》这部电影有让所有观众重新开启“记忆隧道”的魔力。

胤祥

2011-05-06 23:31:09

费里尼的Essay Film,暴露拍摄行为这一点其实颇受戈达尔影响,但扣到自己头上那个水桶完全超越戈达尔。从儿时记忆开始,考察小丑角色的历史和代表人物,当然狂欢的场面已经略略失控(不过正如八部半结尾那样,要拍出失控需要多强的控制力啊!)。此片是纪录片的上佳作品。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