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再见列宁

再见列宁》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A L E X

2011-11-01 23:21:45

当初就好喜欢这个片名和海报但不知道为什么推迟到今天才看。相见恨晚的好电影 绝不能只看一遍。以及膜拜Yann Tiersen的配乐。

陆钓雪或金克丝

2013-04-18 16:13:14

你是把她当滑稽戏,还是沉重的微观历史?想想教科书上说是东德涌入西德了吗?注意到一些细节吗?而如果真是友好的社会主义接纳了西德,会允许里面这样保留西德传统的拍摄吗?大前提这部影片的拍摄,恐怕都是空想吧。

大海里的针

2020-10-07 19:00:55

“在柏林墙倒塌后的几个小时里,就有成千上万的西德人民走进东德,许多人想留在东德,他们想从资本主义的生存竞争中解放出来,并非所有人都想参与职场争斗和拜金主义的活动,并非所有人都受得了弱肉强食。”哭了,这段台词就是男主和不少左派心中理想的社会主义吧,没有996和奋斗逼,可惜只存在于幻想中。

蔣不

2012-01-12 11:55:40

當印著可口可樂標誌的貨車在人民大會堂前呼嘯而過 一切謊言都無法隱瞞 即便謊言充斥著善意 即便謊言的背後有九個無懈可擊的謊言 當事實成了一種曖昧的概念 哪怕是最頑固的黨員也明白黨的痼疾

WHughQ

2021-01-22 00:28:57

我愿称这部电影为关于意识形态之争最烂漫的作品——历史都是靠每个个体温柔细腻的悲喜去填充记忆,在人民记忆里的意识形态,只是那些老朋友、老物件、老歌曲……无关政治没有好坏,有的只是过往的感动! P.S.特别感动丹尼斯这个角色,用自己的特长编辑视频帮助朋友,而且每次都不忘让朋友告诉自己他母亲的“观影感受”,这算是每个影视从业者的初心了吧!

seabisuit

2014-04-16 13:04:20

最爱母亲与婴儿的学步伴着音乐走到街头,在能把人照的更好看的傍晚阳光下看见的点题超现实一幕。两个主义的对比,双重谎言的揭晓,再次看依然感动。制造的假象并不是怀念,只是不想改变。可能想到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被灌输的到长大所见到的,都没有让我们有再见的机会。北影标放。

胡如隐

2018-04-10 12:40:12

我把她的眼睛蒙上是因为我爱她,而她也出于同样的理由闭上了眼。

[已注销]

2013-08-09 14:18:58

母亲独自走上街头,飞机调走列宁的雕像,导师把手伸向母亲,母亲茫然的表情,这一幕真是震撼极了!从一个家庭的变化来看时代的变迁,不能更好。

Sapphire

2012-02-27 23:40:20

 “我母亲离开的这个国家是她当初的信仰,而我们把这个国家,这个信仰一直维系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我的记忆中,这个国家永远和我母亲联系在一起。” 我觉得没有处在那样的环境,很多事情很难体会。就像现在后还有很多人推崇毛泽东,推崇文革激情。。

Panda的影音

2012-09-26 23:45:59

《美丽人生》后,又一个因为爱而撒谎的故事。可惜的是,对德国历史不甚了解的我,在看这部电影之时,难免有些关于政治上的困惑。即使如此,我依然挺喜欢的。—— 2014.04.15 @北电-标放:阿历克斯还真是厉害,能把这个如此复杂的善意的谎言伪装得如此之巧妙,那个模仿《2001太空漫游》的镜头太好笑了。

西楼尘

2015-10-18 15:02:52

像是一封写给时代的抒情长信,盖上了查无此人的邮戳,又被寄回了历史。藉由亲情的窗口,温情脉脉地演绎了时代变迁下人们的大开眼界与无所适从,这种变革感甚至通用在每一次的怀旧记忆里,让人顿感电影实在是太美好了。母亲望着直升机悬垂的列宁像,仿佛一个时代的挥手作别。感人至深的亲情也温暖人心。

圆首的秘书

2014-01-25 01:00:37

之前一直没看,不因为别的,就因为肯定是一看就喜欢上。结果——果然喜欢上了。以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合二为一,不同的是,作为政治实体的祖国母亲先行一步,而作为信仰的母亲迟迟没有离去。直到有一天,那个幻想中的影子也不得不幻灭死亡,恰如挥手的列宁头像掠过头顶,一去不复返。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