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等待自由》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小蜘蛛

2021-06-05 22:08:26

悲伤的法国浪漫主义小调。 无法延续的幸福,遭受压榨的人们,自由囚禁于铁笼,联系制作背景的世界经济危机,恍然发觉自由只是一场梦,你我都是追梦人。 克莱尔在开始的一场镜头用的很是有趣,从工业产物木马横移到工作囚犯反向横移。

匿名

2020-02-13 23:10:40

看完才发现年代比《摩登时代》早,原来还被卓别林抄了,资本主义机械化生产管理的(严肃化主题化的)表现让人以为核心冲突会落到两个主角社会等级的差异,但这重矛盾轻易就被解决了,而高潮部分雷内克莱尔用强大的场面调度能力生砸出一场巨大的闹剧,提升节奏同时带回主题,非常高明。

[已注销]

2018-11-04 19:04:08

剧本视听的巧妙设计,各个段落可以说被后世模仿烂了。还有很浓重的默片味道。

沙漠中的常春藤

2020-05-11 18:05:24

看了一下开头是控制不住了,太好看!!!!!!!!!

卷耳电影笔记

2019-03-21 17:50:43

法版《亡命者》,现实主义与现代意味的对比;伟大的公民还是无耻的逃犯,人即神之囚徒的永恒命题。《生命是不息的乐章》贯穿首尾,“自由是男人特有(性别歧视预警胎记)的幸福,他们渴望在蓝天下享受自由”,探讨自由与爱情的两大人类动力系统,路易斯-自由-机器(解放人手)-留声机(人之于尘土之印记),埃米尔-爱情-纯白-简妮、白色喇叭花、白手帕。“工作必须做,因为工作意味着自由”,亚当与夏娃失乐园之苦役及诅咒,从监牢到工厂,从囚犯号服到工人工号,时代变迁无居,人不过摇身一变沦为大机器工业时代流水线上的囚徒。雷内·克莱尔代表的专属上世纪初的波西米亚精神,一种近于婴孩的乌托邦式乐观盲动情绪,在那个大放异彩的时代里,深信“人类未来的命运注定是大有希望的”,机器解放双手,享受闲暇与爱情。

焚紙樓

2017-02-13 21:16:30

奇怪的混血。想強行將印象主義處理無機物質的鏡頭(如開頭那顆工廠履帶)與人情冷暖的喜劇基調聯姻,還是太勉強了,更像一場80分鐘不矛盾但也不協調的相親,尷尬居多。而且為什麼是以工人革命作結……?

Burn In Blue

2013-06-21 13:07:09

影片一开头,就感觉节奏太缓慢冗长。以为是默片,原来是有声电影。音乐倒是很有特色。整个风格像有声音的默片。

公子小七

2011-12-19 23:41:42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灵感应该源于此吧

mayfog

2011-02-04 12:41:52

Rene Clair的1931年的带着强烈默片痕迹的有声电影。丰满的故事,丰富的人物肢体表演,充满喜感的曲折故事。每一个镜头都匠心十足,每一处场景都精心设置,每一首背景音乐都悦耳动听。大赞那个时代的好片。

匿名

2018-10-17 21:47:52

前有《大都会》,后有《摩登时代》,这部1931年拍摄的《我们等待自由》倒是显得黯然了很多。抛开制作成本的差距不谈,《我们等待自由》在情节架构、拍摄技术上远不如《大都会》,在表现力和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上又远不及《摩登时代》深刻。它似乎只是简单地希望人们摆脱工作、远离浮华、亲近生活和热爱自然。这也就不难怪,威尼斯电影节给了它一个如此不疼不痒的奖项。

愁容骑士

2021-06-21 12:36:32

当一个人还需要为了生计而奔波时,就毫无自由可言,拥有的只有等待。

sirius_flower

2021-07-06 03:44:54

并不喜欢这片子 游戏化地对现代生产-现代监狱劳动的平行呈现被音乐剧形式冲淡了不少 同时也将几个标志性场所的呈现舞台化。服化道上非常接近当时的德国电影(跟Lang的不少场景风格极其接近 在角色风格上也很贴近 尤其是犯罪团伙)可能也是因为德国制片公司的缘故。流水线段落确实跟摩登时代极其相似,但此片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兄弟情或“同志”情上,既是越狱buddy又共享对中产阶级娇柔做作的鄙夷。一些桥段设计了明确的悬疑点来完成跨时间的情节连接(如屋顶装满现金的手提箱)但主题讨论很不行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