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爱上他的》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Justina

2019-02-02 00:42:22

哎,从“那是他读一半的书”,三莲顿住,我已经开始绷不住了。然后三莲见心理医生,我才发现这个“讨厌”的妈妈是怎么变成这样,她老公有一丁点爱过她吗?她怎么会不疯?最后小王妈妈的鲜花更是让我泪流满面。妈妈是那个永远爱你,支持你的人。 再最后八婆一句:骗婚的都不会有好下场!不管你gay不gay。你会绝症,不能同真爱一起一辈子的。害了一个家庭的报应。

愛永

2018-11-07 11:44:54

超級好看!必須五星!編劇與演員特別棒!過去與現在穿梭的剪接也極為流暢!被邱澤的演技深深打動!希望他能拿到今年的金馬影帝!徐譽庭作品的特色就是有趣且走心!讓人在觀影過程感到輕鬆自在,卻在看完之後開始深思故事背後的意義。昨天我跟我姐帶我媽一起去看電影,看完之後,我媽說:電影真好看!電影裡的邱澤是個很好的人啊,只是看起來調兒郎當,愛的是男人其實也沒有錯。我姐說:所以同性婚姻才要合法啊!我一直覺得如果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很多人與人之間的傷害本都可以避免。雖然台灣一切看似都在走下坡,但關於人權部分確實一直在往前走。當我看到教過的學生勇於在公開的IG帳號出櫃,真的感到很欣慰!這讓我相信:從長遠來看,這依然是個有希望的社會!

影志

2019-02-27 07:15:43

彼此不打扰便是最好的祝福。

V.Dunham

2018-11-22 16:14:38

和《血观音》一样聪明的思路,在庞大母题(血缘伦理/性别议题)统领下用风格美学装潢小格局叙事,杨雅喆的导演身份让《血》的影像观感更工致,而《谁》则有徐誉庭精巧的结构层叠(戏中戏、孩童视角、心理咨询),利落的剪辑是得力辅助。它能寓悲于喜地以小见大在于它并不过分聚焦“爱”,而是讲述在“爱”面前的选择困境,鸡排戏是熨帖的和解。一众主演完全演活这群善良却悲情的人物,谢映萱神采飞扬,邱泽比徐峥更值得金马影帝。

大島

2019-02-10 00:35:49

结构高级。男主的性格撑起了面子,女主的情绪细腻成了里子。

内陆飞鱼

2019-02-02 02:50:34

终于看到一部不矫情、不沉溺、不煽情的台湾LGBT电影了,大大方方,磊磊落落,就像每天的日常生活,挺正常的,是爱都不容易,不管是谁先爱上谁,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用孩子的视角,带着卡通色彩和喜剧元素去拍一个同志题材,挺巧的,至少不沉闷,不晦暗,不肉欲,不丧到底,剧本不错,演员也真的挺有个人魅力。

2019-01-23 13:21:26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作那种执着于自己为一个男人和家庭付出多少的女人。你的委曲求全换不来皆大欢喜,没人有罪,也没人叫你牺牲,更没人会感动

玉娇龙

2019-02-02 21:21:45

对着香炉说酒话,对着爱人剪头发,对着屏幕乱涂鸦,三个去不成巴厘岛的人,一起对着风铃心乱如麻。谁先爱上谁,谁先放下谁,谁用十几年的光阴去捕捉一瞬间的美,谁用一万年的心碎去留住流星的泪水。考试可以去补习,爱情没办法学会。这不太正常的电影,让不太正常的我们,突然有一瞬间变得正常了一点。

后自愈

2018-11-08 01:36:23

“为什么我喜欢你会让她难过?”被邱泽那一刻的眼神击碎,他的表演太好了。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抗爱人死后的生活,却在不经意间瞥见他血淋淋的痛苦。几条故事线的来回穿插有条不紊,他们困在自己的同志身份里,同样在困局里的几个人却因此为纽带有了一种疏远又亲密、脆弱又有力的联系,我想这不仅是他们的故事。最后他用一场残缺的舞台剧完成自己身份与“敌人”的和解,在零星的掌声中泪流满面,我也是。

HarperDie

2018-10-07 14:51:28

徐誉庭与吕蒔媛两位女性编剧交出了极为扎实、细腻的剧本。谁先爱上他的,还是谁先上的?这个命题摆在了“病故深柜灵魂男主”的儿子面前。面对为了争夺保险金几近崩溃的母亲,面对母亲口中夺夫夺金的男小三,儿子一步步体会到母亲、“男继母”因为一个情感游移男人带来的无数痛苦。LGBTQ是本片的探讨核心,但传达的却是属于每个普通人的情感困境,处理得颇为出色。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8-12-02 23:15:01

故事如果顺叙的话会更感人,但插叙也带来了各种虐心抓马效果。小三不是小三,邱泽饰演的“小王”足以成为同志电影的年度人物,他的温柔、霸道、专情、撒娇,是对同志狐狸精的最好正名。爱的先来后到也许并不重要,不信你听巴厘岛...

朝阳区妻夫木聪

2019-02-01 23:22:05

也太drama了吧?!表演也都很用力,视点模糊,咨询师的角色除了向观众提供入口以外,真的有存在必要?刚要入戏,音乐就响起来把我往外推。剧作方面更是看得我一头雾水,都不说台词了,我个人对于这个剧作的可信度持保留意见。最后所有的根源问题只是落在了“爱最大”的口号上,因为爱,恨之入骨的妻子会原谅小王甚至让出保险金,传统年迈的老母亲会接纳同志儿子,叛逆的儿子会与啰嗦顽固的老妈达成和解。所有的社会问题和张力冲突都被悬置,在“爱最大”面前软绵绵地化成一团和气。老实说这种处理上的突转令我很是费解。不然你问问自己,感动自己的究竟是什么?是妻子的“让步理解”,还是小王的忍受与奉献?最主要的丈夫视角和内心几乎被隐去,整体的力量也就被削弱了一个程度,影片的社会性和现实意义在它的话题和娱乐性面前完全退位了。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